top of page

小型創業者紅海中的契機|好事文創行銷CEO劉典倡

台灣的創業世代

「28歲以上的這群人,台灣叫七年級,中國和香港的八○後,不管社會給他們什麼代號,網路世代、草莓世代、垮掉的一代、糖罐裡的一代,這一代人已經成為社會的承擔。無論曾經多麼脆弱,這一代人,請在重要時刻覺醒。」


台灣產業的變革之路,每一分鐘過後,退路就又會窄了一些,很多人說,傳統產業是夕陽工業,在產業中不再有競爭力,但從過去輔導農村再生社區、小型文創業者的經驗中,筆者認為剛好相反,只是多少年前台灣談的“軟實力“是否依然存在是一個產業變革中的重要課題。


面對大陸的創新創業走了幾年後的蓬勃發展,台灣產業的創業環境是否健康?這就得從市場的規模來談起,曾經有一位大陸的官員告訴談到對於兩岸產業的看法,認為在市場經濟規模不斷增大的大陸,雖改革開放較晚,但屬於“後發先至“,因為學習了台灣過去的部分經驗,有彈性地開放市場,計畫性的經濟政策,承先啟後的大方針不斷自上而下扎實的執行,綜觀產業規模,台灣的中小企業在面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大陸都算是小微企業。


什麼是藍海策略?


有的人說,藍海其實不存在,因為在資訊發達、交通便利的現今社會,具備藍海前景的產業很快就會變成紅海,無論是政府或者創業者本身總是說著、談著,我建議倒不如捲起袖子把自己真正地放入創業的環境及思維中,才有機會在茫茫紅海中找到一絲機會,準確並且有規劃性的投入。


大聯大控股集團副董長曾國棟曾說過“創業者時常遇到的盲點,往往就是專注在面對市場上已存在的競爭者,往往忽略了產品本身所能表達的隱藏優勢,以致錯失良機”他認為藍海市場重點在於“創造需求”與“跨越邊界”。


創造需求的前提來自於你對於自身創業產業的熟悉度及深入程度,一個工程師永遠不理解麵包師傅對於做出令人產生笑容的商品的專業及成就感,直到他把自己投入在製作麵包的環境當中。當你能夠對自己的產品內容有了熟悉及專業後,再者就是“發現“與”嘗試“,腦中產生了新的想法,認為可以創造出有差異化的需求,勇敢地去嘗試,在能夠容許犯錯的前提下,盡力達成理想,也可能因此產生跨越邊界的效應,例如:創立於1917年的“林三益筆墨專家”,於1946年遷到至台灣,在專心致力於毛筆的製作過程中,第四代接手後將毛筆重新定位於“有毛的筆”運用在彩妝上,顛覆傳統的印象,推出席捲市場的高質量品牌筆刷,還衍伸了跨越邊界的關節刷、粉刺刷等,而過程中毛筆的本業也從未放棄,反而成為行銷宣傳的切入破口,在傳統與創新中取得了屬於這個品牌核心價值的平衡點。


產業的變與不變


因資訊與科技的快速變革,從過去的4P(產品、價格、通路、促銷),強調了顧客導向變成4C(顧客價值、顧客成本、便利性、溝通),進入互聯網時代後從社群的角度演變成4S(認同感、服務、速度、社群),這是變的過程,但不變的依然是產業的本質與內容,過去的工藝家現在叫做匠人、傳統文化與在地的連結現在叫做文創商品,每個時代都有先從生理需求衍伸到物質需求的市場,只是透過時代的不同,再來加以包裝或重新定義。


1805年美國的一個年輕人加入加州的淘金熱的行列,過程中將原本用來做帳篷的粗糙帆布替當時的採礦工人製作了褲子,耐用的程度迅速地獲得工人們的歡迎,就是你我身上穿的百年品牌“Levi’s”,或許我們不一定有這樣的能耐經營百年的品牌,我們仔細思考它的變與不變,是否都正面臨著市場不斷的考驗,重點是它並沒有停下來。


2015 年中國大陸國務院李克強總理提出“中國製造2025”後,完成工業化與資訊化的融合、減少污染排放達世界水準,以形塑具有國際競爭的跨國企業與集群產業,作為其推動從製造大國轉為研發強國的依據,並且藉由國家的力量與資源進行特定的扶植,過去MIT的優勢早就不在,現在台灣的第三級產業還能喊出BIT(band in Taiwan),但一兩年進入台灣的海底撈火鍋更是讓台灣的服務業感到危機感十足,而台灣的過去的代工優勢也逐漸喪失,也造成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容許我再說一句,台灣文創產業的蓬勃發展與政府的關係是非常微小的,多數都是由民間自行延續的傳統面對市場的創意迸出的商機。


台灣創業者有限的戰略


台灣市場是大是小,全然看創業者本身投入了哪些產業,做了哪些事情?台灣從2006年高喊知識經濟的時代,已經十年,強調專利、IP等智財權的範疇,台北故宮的圖像授權與廠商的創意,傳播到全世界,昨天,台灣市場等於是華人市場的參考標竿或重點標的,但今天,中國大陸的崛起,讓過去十年台灣社會內部的對立所產生的延遲,被深刻地凸顯出來。

在資本小、市場小的台灣,創業者可以參考以下的戰略:

帶領趨勢、產業轉型、創造需求、跨越邊界、網路社群、分眾行銷, “新零售”這個概念最早提出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演講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他表示,未來線下與線上零售將深度結合,再加現代物流,服務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創新技術,構成未來新零售的概念。因此新零售要建立「全渠道」的聯合方式,以實體門店、電子商務、大數據雲平臺、移動互聯網為核心,通過融合線上線下,實現商品、會員、交易、行銷等數據的共融互通,向顧客提供跨管道、無縫化體驗。阿里巴巴則將其總結為「三通」即「商品通」、「會員通」、「服務通」。但就我看來核心價值是來自於已進入凋零末期的實體零售業,因為快速的互聯網社會加速了P2P(People to People)需求(正確的說法應該是Peer to Peer,但我不願意只把人作為一個節點模式,而是更強調顧問式的行銷、服務品質至上的模式、口碑行銷的信任度、人與人交易過程的溫度),從傳直銷產業的蓬勃、社群平台的交易功能、封閉式的會員專屬社群、個人特色的客製化服務、電子商務的社群分類功能等,都看得出實體零售業即使提升到O2O,也必須強調P2P的顧問式服務,其實就是把CRM提升至Big Date,找出真正的標的客戶,可讓效益比大大提升,也是創業者快速經營品牌的戰略之一。

Comentá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