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智慧消費關鍵報告
臉書講到google就卡死!寫了第二次(幹,翻桌)
這是台灣google強大的團隊製作的報告,提供給業者做為參考,我個人認為非常有價值,也是目前最靠近實際現況的內容,更是學校老師不會教到的,但不知道有多少有興趣,所以最下面有報告全文的連結,提供大家自行取用。
#個人小結
台灣零售業仍以實體零售為主體,但網路購物成⻑動能強勁,營業額比重逐漸提升2020 年疫情爆發後,更多消費者加入網購,且有接近一半的人開始嘗試以往未使用過的網購方式,例如食物外送、到店取貨等模式 (其中有48 %的網購者在疫情開始後使用網購模式),行動電商快速增⻑,目前台灣整體有近 8 成消費者手機內有下載品牌或電商經營的 App,25-44 歲普及率高於其他年齡層;此外,電商的月活躍用戶總數 較去年同期成⻑了近兩成,也代表著接下來的消費市場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變革,是過去單一區域的重大事件,例如總統大選也無法改變的整體消費習慣。
而面臨虛擬消費的大大提升,首當其衝的就是金融銀行業,各種金融商品透過網路上的銷售更是持續佈局,在台灣銀行法的保護下,電子支付、虛擬貨幣、點數交換機制、金融資安簽證等等都會是接下來發展重點。
而這一份報告令我感到最驚豔的就是,第二部分「#消費新常態 - 混沌歷程 」,這也就是我常講的OMO(Online Merge Offline)所產生的具體結果,從過去的單線網路歷程,因為網路科技的普及,資訊的快速增加,讓原本單純的數位消費歷程變成更複雜。
相較以往消費者有了購買需求後,仰賴多元資訊觸點以完成購買決策,簡單講就是消費者花費更多心力在探索和評估,並更渴望直面接受品牌主提供的訊息,而接受訊息的時間也越來越短,以報告中P.19的購買歷程範例—營養保健食品,消費者透過搜尋,於論壇/部落格探索網友推薦的品牌,並從其中挑選出 2~3 個感興趣的品牌選項,透過數種平台交叉評估產品功效、 價格、並仔細確認產品真偽後,於電商平台完成下單。
資訊管道數量:49 個
(比個人用品的26個多)
資訊攝取總時⻑:62 mins
(比個人用品的14分鐘高)
比較品牌數量:4 個
路徑範例如下:
1.搜尋+論壇\部落格
2.搜尋+電商平台(評估)
3.搜尋+電商平台(探索不同平台)
4.搜尋+電商平台\品牌官網(再次評估)5.搜尋+電商平台(再次探索目標)
6.搜尋+電商平台(再2次評估目標)
7.搜尋+品牌官網(考慮購買評估目標)8.搜尋+電商平台(進行最後考慮跟比價)
9.搜尋+部落格\電商平台(在第三方平台下單)
#看清楚就比較容易做決策 當我們似懂非懂了解歷程後,其實對於業者來說將會面臨更難以決策的環節,因為看似每個地方都要照顧到轉換,又或者使用什麼樣的線上歷程工具來優化,都是一個不容易做的決策,因為目前並沒有百分百獲勝的方案。
在進行購買決策途中,消費者除了理性考量品牌特性、產品規格外,非理性的直覺思考亦扮演重要角色,往往決定品牌能否能在複雜的決策歷程中脫穎而出,「 24 小時到貨」已不能滿足消費者,「快速到貨」的需求量提升 ; 針對快速消費品尤其缺乏等待的耐心,但是報告中第四部分:突破混沌歷程 增加價值極大化銷售的 3 個黃金法則:「通路」「品牌」「媒體」 ,對多數的中小型企業來說是艱難的,連一個通路都鋪不好了,如何達到全通路佈局、適當的資源分配,還要企業照顧到消費者的消費體驗及環境,更是難上加難。又加上現在正在轉型的中小型企業多數的品牌都是還在成長階段,更不用談到底是要用品牌跟消費者溝通還是業務形態去產生績效,而在台灣多數業者對於媒體普遍不熟悉的情況之下,需要去調整他們對於媒體就有的刻板印象,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簡單講,如果企業真想做好數位轉型,需要有一位行銷科技長(CMO)或者一個團隊,無論是外包或內部建構,只能說目前沒有甚麼捷徑,最多是各種不同正在開發的工具,看看合不合用而已。
我寫了第二次,就可以看得出,我對於這篇報告的推崇了吧!
即使我接下來七天有6場不同題目的演講和授課,還是要認真的把這一份分享完! 如果還有興趣想惡補的話,可以去買 Cj Wang 大神最近出版的新書 #數據為王,才剛出版就銷售一空,已經進入二刷了!或許我十年前想成為奧美的一員這個願望是不會實現,但至少可以站在「前奧美互動行銷副總」CJ的肩膀,看看這個世界!
(重要)給大家博客來連結:一本就夠你受用半輩子
有機會再來分享書中的精華!
上述報告連結:
臉書連結: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