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工作價值 by好事文創行銷執行長 劉典倡



近日,有一個合作的朋友來聊工作的狀態,年紀比我長一些,他的上升在水瓶、太陽在獅子、月亮在天秤,是跟我蠻像的類型,她有些困擾,過去長期待在單一媒體通路內,由於該媒體式微,規模愈來愈小,對於目前工作的現況感到失去原本的動力,在思考轉職的過程,可能我的價值和觀念,而且句句一針見血的情況下,讓他諮詢了我幾次,過程中我也在梳理自己對於工作的價值。


工作的類型很多種,所以工作之間的比較是無謂的!

應該回到自我的初心,偶爾問問自己,希望2年、5年、10年後的自己是什麼樣的狀態?

我的原則很單純:工作是人生的一部分,而支持我們在現實走在人生這條路上的是工作,有一篇文章提到「我們所要追尋的幸福或解答並不在這段旅程的終點,而是在路途的過程,需要自己去一一體會。」或許,這也能說明工作後除了收入來源以外的價值或意義。

當然,如果你可以不用工作,就有辦法面對現實的生活層面,那麼可以不需要去探索這個問題。但是如果像我一樣的,轉換個心態去面對工作,會讓自己生活中的正向價值越多,負面價值越少。


工作,是一種獲得收入的手段,通常就會開始區別你在意的是「收入」還是「手段」,而我在意的是「手段」,畢竟像我這一款的要去男模會館,應該是會餓死。所以當我用我認為的「手段」開始工作的時候,也就奠定了部分生活價值。


而每個人進入工作職場後,也都會逐漸被影響或者被改造,甚至長成公司老闆的形狀...如果是這樣,台灣教育系統和職場的銜接性價比上將會越來越脫鉤,就是你國小的興趣、才藝,國中、高中之後價值關會有所大轉變、努力熬夜讀書考上大學,然後開始迷惘,最後出了社會做了一個跟過去學習完全無關的工作?!


我也常在想,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只能說過度自由的風氣,完全無法給予孩子成長一套基本的標準,透過自由發展的招牌又不願意承擔受傷責任的教育環境下,讓多數不願意成為草莓的學子、青年,逐漸封閉自己、萌發反社會人格,像我都快得了社恐症。


人力市場上充斥著「中年轉職不易」、「二度就業難」、「薪資過低難留才」、「對於工作認知過低」等實際情況,很多人用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來做判斷,或許大家的需求程度不同,或者優先順序不同,但我認為如果你已經是工作一段時間,要轉職的朋友真的需要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的狀態,回頭仔細看看自己過去所累積,肯定會有不同的新方向,當然最好的情況就是有工作機會主動找上來,那就「選擇」的問題,最差的情況就是轉職碰壁、沒人要用,加上或許有家庭壓力、貸款等等,就會過於急躁,但冷靜一分鐘,理性一分鐘都能對未來更有幫助的。

我們也要面對現實!可以保持理想和浪漫,但多數人對於工作的價值排列如下:

1.薪資條件符合期待 2.獎金制度公平合理 3.福利制度佳 4.工作有保障(未來性) 5.有清楚的管理或升遷制度(未來性) 6.工作環境好 7.產業前景佳(未來性) 8上班地點交通位置方便 9.同事間溝通互動良好 10.工作與個人生活有好的平衡


可以看得出來,獎金、福利、保障是大家工作的重點核心(廢話)再來是未來性的選項,同事之間的溝通、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都變成比較後面的需求,但是薪資收入、獎金制度、福利制度是你能夠單方面決定的嗎?這些產業的未來性佳你可以預期?那去投資就好了啊,同事間溝通互動良好沒那麼重要?(未來性)多少人就是跟主管、同事處不好之後造成離職、糾紛等,基本上我認為就是你他馬的什麼都想要啊....很少人會真正去思考自己工作需求的優先順序,每天被所有的事情推著走,哪有什麼時間還去想這些。


沒有說什麼都想要是錯的,而是這是不可能的

凡是一體多面,權利義務在本質上是相等的!


如果可以,應該是好好的整理自己對於工作價值判斷,當然也不少跟我一樣年紀的朋友,每天超過15個小時的工作,不就是為了心愛的人、家庭溫飽嗎?!


工作對於大家的價值不同,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你與這個世界連結的一個重要方式,我預言接下來的工作會更強調成就感、影響力,各項工作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了。


我們經常會為了工作改變很多事情,跟家人分開、與愛人遠距離、到異國他鄉、不敢踏入婚姻、生病留疾等等,如果仔細想一想每一年多賺20萬元,是不是去一趟日本玩就花完了,或許沒有答案,因為老話一句:「這是你人生必須路過的風景,需要親自去體驗」。


「過日子」,跟「過好日子」或者「過想要的日子」都不盡相同!


好事文創行銷執行長 劉典倡

bottom of page